携手共绘同心圆,民族团结谱新篇。为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智慧,4月7日,太阳城娱乐场
黄锐院长带领学院部分同学前往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参访。调研“首都文明村”的发展历程,体悟“产业发展五部曲”的乡村振兴模式,深入了解中榆树店村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乡村振兴方面的创新实践。参访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喇叭沟门党委书记郭顺才在参访开始时就当地发展和对青年的希望发表相关讲话,组织委员沈志全程陪同调研,为实践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中榆树店村位于喇叭沟门满族乡“白桦谷”沿线,植被覆盖率高达93.58%,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全村有130户、近270口人,满族人口约占50%。中榆树店村在二十大代表“草帽书记”彭兴利的带领下,不断探索生态致富路,奏响了“产业发展五部曲”,村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北京市五星级民俗旅游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多项荣誉称号。

参访围绕中榆树店村的乡村振兴进程展开,村史馆中呈现的中榆树店村的发展历程、党群服务中心里与彭兴利书记的访谈学习,让同学们对这个特色村庄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彭书记以战略性眼光整合资源,带领全村干部和村民们打造“旅游+农业”一体化产业链,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从科学种植、生态养殖,到新村建设、民俗旅游,再到特色黄花种植,如今,中榆树店村已经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的“第五部曲”。与此同时,中榆树店村还设计推出了“北京最北,星空最美”的星空产业IP以及“沟门三宝”等特色旅游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推广方式,精准触达目标客源市场,实现了游客数量和乡村收入的双增长。
在农产品生产环节,科学运用项目管理方法,精准聚焦黄花菜种植,从选种、种植到采摘、加工,全程标准化管控,确保产品品质优良,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成功敲开市场大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学们在书记的悉心讲解中深刻感受着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巨变,并深受启发。
同学们参观了村庄街巷墙壁上五十六个民族的特色浮雕,这些浮雕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或是歌舞形态,或是民俗美食,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中华民族大家庭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生活场景鲜活地展现出来,让同学们深刻领略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独特魅力,也让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团结一心的深厚情谊。

此次对中榆树店村的参访和调研,是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交融的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参访活动中汲取的乡村振兴智慧、产业发展经验以及民族团结实践成果融入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业中,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助力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绚丽篇章。
学生感悟
踏入喇叭沟门满族乡,我便被浓郁的民族风情包围。房屋整洁有序,道路整洁,墙壁上的雕花诉说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让人不禁遥想各民族的生活场景。村史馆内,过往的历史和黑白的照片,展示着人民的坚韧、奋斗、生活百态与时代印记。漫步其间,与彭书记交谈,深切感受到他对人民的奉献和为国家建设的奋斗精神。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出行,更是一场文化洗礼。它让我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多元与珍贵,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激励着我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
——2024级工商管理2班 张思敏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通过参观村史馆,我们见证了村庄从贫困落后到生态旅游示范村的蜕变历程,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农具都诉说着村民奋斗的足迹。彭兴利书记的分享让我感受到基层治理者的智慧与担当,他带领村民盘活生态资源、发展特色民宿,展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次实践让我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扎根乡土实践,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应深入基层读懂中国之治,将理论转化为服务人民的行动力量。
——2024级统计学3班 刘静雯